“新征程上,廣東一定能率先克服成長中的煩惱,走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之門,開啟新的成長周期,創造新的輝煌成就!比「哔|量發展大會對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重要部署,吹響了鼓舞人心、催人奮進的沖鋒號角。
時間是奮斗的尺度,標記著發展的軌跡。這些年,廣東毫不動搖堅持實體經濟為本、制造業當家,著力推動產業科技互促雙強,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。2024年,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邁上14萬億元新臺階、連續36年居全國首位,已形成基礎雄厚、門類齊全、體系完整的現代化產業體系,制造強省建設邁出新步伐,嶺南特色農業發展取得新成效,現代服務業發展取得新進展,現代化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。歷盡天華成此景,人間萬事出艱辛。從外部環境復雜多變、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,到經濟周期性、產業結構性問題疊加,再到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帶來新挑戰,這幾年廣東的現代化建設殊為不易,不僅有風和日麗,也有疾風驟雨。
因其不易,更需勇毅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:“什么時候沒有困難?一個一個過,年年過、年年好,中華民族5000多年來都是這樣。爬坡過坎,關鍵是提振信心!睆V東正處在爬坡過坎、動能轉換的過渡期,結構性、周期性因素疊加碰頭,面臨的困難比較多。但只要信心不滑坡,辦法總比困難多。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8年全國第一,“深圳—香港—廣州”科技集群創新指數連續5年居全球第二位,具備堅實的產業科技創新基礎和創新優勢;1900多萬戶經營主體、830多萬家企業扎根廣東,還有大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拔節生長;1.27億常住人口、1.5億實時在粵人口既提供了最具吸引力的廣闊市場,也提供了最充沛的人力資源……這是廣東現代化建設的底氣所在、信心所在、優勢所在。堅定信心,善于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發展中的問題,經歷轉型之痛、升級之難后,發展之船必將駛出三峽、乘風破浪。
因其不易,更彰不凡。實踐證明,風險挑戰是最好的“磨刀石”,卓越企業往往是在經歷生死考驗后涅槃重生的,大國崛起往往是在化危為機中加速實現的。廣東現在前行的難度越大、遭遇的磨礪越多,未來的回報必將更加豐厚,達到的高度必將更加矚目。從歷史經驗來看,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披荊斬棘中一路前行、在戰勝困難挑戰中不斷發展壯大,廣東經濟同樣如此。比如,近年來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,廣東經濟外向度高,受到的沖擊尤為直接。面對諸多挑戰,廣東外貿迎難而上、頂壓前行,2024年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9萬億元,逆勢增長9.8%,不僅穩住了基本盤,還找到了新的增長點,展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活力。踏平坎坷成大道,斗罷艱險又出發。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,練好高質量發展的“看家本領”,挺起現代化建設的“產業脊梁”,廣東的發展前景十分光明。
因其不易,更顯擔當。廣東改革發展先行一步,既能享受實驗區的紅利,也會較早遇到發展中、轉型中的難題,這是歷史必然,也是歷史使命。直面矛盾問題不回避,應對風險挑戰不退縮,一定能夠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,這是先行地的使命所系,也是擔當所在。比如,面對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這一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,要更高水平、更高質量推進實施“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”,奮力開創廣東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;面對產業結構調整、新舊動能轉換的陣痛,要下大力氣以創新驅動傳統產業蝶變升級,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,增強作為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……總之,必須永葆“闖”的精神、“創”的勁頭、“干”的作風,更好發揮窗口作用、先行示范作用、排頭兵作用、挑大梁作用,在攻堅克難中展現廣東擔當。
追風趕月莫停留,平蕪盡處是春山。一路走來,廣東經歷風雨、屢創奇跡,越來越從容、越來越堅毅。新征程上,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,加滿油、充足電,錨定目標、整裝出發,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,奮力把廣東高質量發展之路走得更有奔頭、更有勁頭,順利開啟新的成長周期,創造新的輝煌成就!